English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霍曉衛認為,旅

2021 01 04 10:40來源: admin

 

  中新網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 應妮)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長城保護如何融于旅遊?革命文物如何在紅色旅遊講好故事?古鎮古村和歷史街區古建築又如何安然于經濟大潮中?

  第八屆清華同衡學術周“解析文旅整合、構建創新格局”分論壇日前在京舉辦。22位城鄉遺産、旅遊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從業者,分別就各自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做了精彩的主題報告,進行了一場腦力激蕩,總結經驗並彼此啟發。

  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導張傑認為,文旅發展在某種程度來講是大腦經濟,要重視人才的力量,這也是之所以強調留住老居民、吸引年輕人的原因。“留住老居民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和文化傳承,吸引年輕人是為了讓有識之士參與到當地文旅發展之中。”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鄔東璠教授以長城的保護和文旅發展為例。長城作為大型線性遺産,具有複雜性、多樣性、歷時性、延展性等特點。她提出長城作為一個國際化IP,應在保護前提下因地制宜的採用恰當方式加以充分利用,充分發揮遺産公眾教化的作用,並探索將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融入旅遊産業中。而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背景下,文旅融合的目標應該是長城文化的保護傳承及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因而在融合過程中,文化和旅遊雙方都要互相適應並作出適當的改變。

  至於近年來火起來的紅色旅遊,清華同衡遺産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師杜凡丁直言,儘管紅色旅遊的發展迅猛,但是當前革命文物保護展示工作仍是重視它的紀念性,而忽略了它的故事性及宣教意義,仍有諸多方面需要提升。“事實上,革命文物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文物資源,見證了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革命文物數量龐大、類型豐富、具有直接強烈的感召力和敘事性。”

  他以中央提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戰略為例,指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要以長征故事為主線,形成不同的重點段落,建立不同的展示主題,串聯不同的省份,要打破省際之間的行政隔閡,建立一條貫穿長征全線的線性長征國家文化公園。

  而對於古鎮古村落的旅遊開發,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産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遺産七所所長孫娜指出,旅遊是重要的,但是不要把旅遊做為第一目的,讓村民本身的文化作為第一吸引點,可能才是未來真正能夠把旅遊持續發展下去的方式。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霍曉衛認為,旅遊本質上是一種文化體驗行為,遊客通過旅遊完成文化交流或文化認同。“文化與自然遺産是文化旅遊的核心資源,平衡文化事業與旅遊産業、平衡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是長期存在的難點與挑戰。”通過對現狀的解析、研究,他進而提出:理想的文旅融合狀態是“文化是魂,為旅遊賦能;旅遊是形,為文化宣聲”,要塑造多種形式的高品質文化旅遊産品,重視地方經濟發展、人民獲益。

  論壇發言內容涵蓋文旅融合涉及的産、學、研各環節,既有經驗分享,又有理論探討,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相互碰撞、相互促進的腦力激蕩。長城、大運河、安仁古鎮、丹霞山等文旅整合的案例分析,北京天橋、福州歷史建築、西藏藏王墓旅遊設計規劃,還有甲胄文化、國粹京劇的推廣傳播,非遺工坊、博物館文創的實踐都一一在論壇上呈現。

  據悉,論壇由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産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和和風景旅遊研究中心聯合舉辦。(完)

【 責任編輯:admin 】

相關內容


友誼鏈接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聯繫我們 | 版權聲明 | 法律顧問

版權所有 © 繁体7。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複製或再版。